展現真實的自己

展現真實的自己 = 面對害怕的過程

(文章來源魅麗雜誌漣漪人專欄)

最近我身邊的朋友和客戶不約而同地都經歷一個同樣的問題,讓我感觸很深。他們的問題讓我體認到快樂生活的基礎,需要回到一個很基本卻很深層的主題。在這期的專欄,我邀請讀者一起來探索。

首先,我簡述這些最近我常被諮詢的問題。第一位是X小姐,她很好奇我和男友為什麼這麼肯定對方是自己的生命夥伴,所以她問我如何知道交往對象是life partner(生命夥伴)。她有交往多年的男友,但是無法確定對方是否是真命天子。X小姐說她一直努力做完美的自己,認為自己必須達到無欲無求的境界才是完美,所以時常為了自己有七情六慾感到愧疚。

第二位是一家外商大公司的中階主管Y先生。他過的得非常矛盾又痛苦,也看得出他的工作表現有問題。他無法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願,例如:對下屬提出的想法,雖然不同意,但他不敢直接反對,只是說「如果是我,我會這麼做,不過你可以照你自己的想法試試看」。對老闆交代的事情,他即使有想法也不敢表達,他心裡的不舒服讓他無法好好地執行他的工作。他對著我訴苦說,「我好想反駁我的老闆!」。

第三位是Z小姐,獨自北上工作,有一份能發揮自己專長的工作,也在經營一段穩定的伴侶關係。在南部的家人最近又再催她結婚,即便她在三年前已經對家人出櫃,家人認為成家才是圓滿的人生,要她接受找個男人結婚的必要。家中的四個手足中,她一向最關心、最照顧家人,但面對家人的耳提面命,常會針鋒相對。她無法處理家人的期望,壓抑對家人的掛念,她開始減少回南部的時間。

以上這三個案例看來毫不相關,第一個問題是愛情關係,第二個是工作壓力,第三個議題則是性向認同與家人關係。我看到了一個共同點,這些都出自一個問題:如何做真實的自己。

如何做真實的自己

1. 接受自己

第一次聽Tal Ben Shahar(塔爾.班夏哈)的課,是在美國Washington DC。當年他在哈佛大學教授的正向心理學課是哈佛史上最多學生上的一門課。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give yourself permission to be human”,我翻譯成“允許自己不完美”。(讀者們有更好的翻譯建議嗎?) 當時他站在台上,自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 當學生人數從8人到400,最後到800人,上課讓他感到緊張和不安,覺得必須展現出美國節目主持人那種熱情,幽默搞笑,高瓦數的聲音與露齒笑容的形象。最後他學會接受自己,做他自己,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教授這門課。

我學習做自己的課題來自當我十八歲時的初戀。男友暑假結束要回美國,我好傷心。媽媽教我不能夠哭(她講的理由我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哭是不好的行為)。離開的那一天,我真的做到沒有哭,從此不允許自己感受情緒波動,不管是自己的或是別人的情緒,以前的我認為就是應該避免情緒。慢慢的,我就不再有感動的感覺了。看電影不會被感動,成功了也不會興奮。失敗,怎麼能失敗?所以為了避免失敗,根本不敢去嘗試。我否定也避免負面情緒,同時也約束自己,不允許自己享受正面情緒。

我用了將近十年才捨棄(unlearn) 這種行為模式。擺脫「完美主義」,接受自己的獨特性,自在地做自己,了解害怕、悲傷、焦慮都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這些情緒,並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也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後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當我們脆弱的時候,也要開始學著懂得尋求幫助,也更能慶祝享受成功的喜悅。一味地拒絕接納自己正面或負面的情緒,將導致挫折感和不快樂。

2. 愛自己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自己:更善良,更自信,更勇敢,更優雅等等。其實我不喜歡“理想”這個詞,因為它代表一種絕對,非黑即白的想法,我比較喜歡用“更棒的自己”來描述。X小姐心中就有個理想的自己,她努力實現這個理想的自己,實踐的過程中她否定了自己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有積極的一面,也會有消極的一面。她克制自己,只展示面面俱到、完美的那一面,久而久之她已經忘了面具下的自己長得怎麼樣,也聽不到自己的聲音了,所以她無法判斷誰是他的生命夥伴。

我記得《慾望都市》有一集是Samantha 決定跟非常愛她的男友分手,她說“I love you, but I love me more”。她知道如果不忠於自己,對自己永遠會有一種犧牲者(victim)的感覺,無法去愛與被愛。所以她做了分手決定,冒這個險,承擔著不確定的下一步,也不知道是否會再遇到另一個人。接受自己後,要學會愛自己,知道如何取悅自己。你是你自己最好的朋友嗎?你知道如何跟自己相處嗎?一旦你能回答這兩個問題,你就會知道如何成為你伴侶的朋友。例如,當你瞭解自己是需要自由和空間的人,你會責怪自己太自私?還是接受自己有這樣的需求,願意為得到自己的空間而作出取捨?談戀愛、交往的時候中,你會否定自己需要自我空間的需求,而接受一個控制慾很強的對象嗎?你會不會展示真實的你,或溝通這個需求呢?認識自己是人生的功課。它不是閉門修煉的課程,而是從生活的每一個選擇,每一個決定鍛煉出來的智慧。

3. 展現真實的自己 = 面對害怕的過程

再聊到X小姐的故事,關於扮演一個自己心目中完美的人。但長時間扮演一個虛幻的角色是一種能量消耗,總會有受不了的一天。但男友認識的她,是真的X小姐嗎?這樣的關係只是角色對角色。在一段關係中最大的享受莫過於你的伴侶無保留地尊重你。對方接受一個完整的你,你的優點和你的缺點。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無需偽裝,無需戴上面具。當這份感情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它就能帶來真實的幸福和滿足感。

我有很多同性戀的朋友,我看過他們經歷出櫃或不出櫃的掙扎。人原來都有這樣的渴望,希望別人能接受真實的他,就像Z小姐希望家人能全然地接受她的身份,不再需要為相親的安排而爭吵。重點是自己要跨出這一步,面對別人可能不理解、不喜歡你的這些恐懼(除了恐懼,還有許多阻礙我們展現真實自己的原因,請參考「展現真我的障礙」)。對Z小姐來說,她跨出了出櫃的一步,幫自己進入面對家人不理解的過程。當她聊到爭吵的情況時,她也開始問到如何更有技巧地獲得家人的支持。所以,當你決定要面對這些阻礙,你就會開始找尋你需要的支持與對策。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在面臨重大的決定時,會找一位教練諮詢,幫他一起勇敢地、自信地度過,同時也找到做回自己的方法。

害怕被拒絕也同樣阻礙了Y先生在工作上展現真實的自已。Y先生一直扭曲自己,不敢表達真實想法,因為害怕被拒絕。可是他表現出來的是兩個極端的表現,有時候模棱兩可,有時候過渡的強勢。Y先生也習慣壓抑自己。當他受不了了,情緒會爆發出來,後果當然慘痛,所以他更不敢表達自己。可以想像他的同事跟他共事是多麼痛苦,而且低效率。如果Y先生學習把真實的想法,平和的語氣說:「老闆,針對這件事,我有一些想法,不確定真的有幫助,不過想跟你分享,可以嗎?」。老闆通常都希望員工主動,彼此也就不需要費力地揣測。

展現真實的自己並不意味著肆無忌憚地放縱自己最壞的一面,而是學習接受自己並不完美。害怕或擔憂的事情往往只是情緒產生的虛擬情境,並非事實。面對害怕是有方法的。《漣漪詞》中的「應對恐懼」提供了八個轉化恐懼的思考法,你可以選一個方法開始練習。想幫助自己釋放負面思維的時候,可以練習改變自己的內心自我談話,進而學習有效的表達方法。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如何做真實的自己,其實這等於我們面對害怕的過程:當你感到害怕,看到的都是問題與阻礙。當你正視自己真實的聲音,決定要展現真實的我,那時候你就會看到可能性。不要被害怕蓋過做真實自己的欲望。不論是擔心、壓力、或恐懼,這些都是情緒,它們來自我們怎麼解讀。接受自己,愛自己,找到做自己的方法,這就是我們對自己的快樂負起責任。

註一:我特別喜歡優席夫的這幅畫「I hear myself 我聽見我的聲音」,感謝你借用我這幅畫。我很期待優席夫美學藝廊五月二十五日的開幕,更歡迎大家到現場欣賞優席夫2013大地的聲音。

 


 

閱讀《漣漪詞》第6章 應對恐懼 (Dealing with fear)。展現真實的自己對某些人來說需要勇氣,面對許多阻礙。而這些阻礙的共同點都是害怕。

前陣子很多人在討論虎媽媽(Tiger Moms)。美籍華人Kim Wong Keltner近期有本新書《Tiger Babies Strike Back》,探討虎媽媽的孩子怎麼看待自己,我覺得這是個相當有趣的角度,但還沒買到這本書。看過的讀者,歡迎跟我分享。

http://www.kimwongkeltner.com/books/tiger-babies-strike-back/

我邀請所有的讀者寫信給我。不管是問問題也好,或是分享你的意見,我都期待與歡迎。有互動就有參與,我們一同參與實踐幸福快樂的人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